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素侨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年第4期177-180,共4页
摘 要:颌面部缺损和鼻部缺损是临床头颈部外科中比较常见的损伤,一般在对患者开展修复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修复缺损的状况,同时也要尽可能保证功能和形态的完整和完美,这是一种整形修复手术,在修复支持对外科的专科医生具有较高的要求。Paula Fernández-Canga在进行调查时得出[1],对头颈部的有关缺损开展修复重建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随意皮瓣修复阶段。一般是通过管状皮瓣或跳跃皮瓣对患者的头颈部缺损实施修复;2)轴状皮瓣修复阶段。此阶段主要利用额部的皮带或胸部三角皮瓣实施修复;3)显微外科方法作用下肌皮瓣重建缺损修复。随意皮瓣治疗患者所开展的手术次数比较多,而且大部分患者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手术。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将显微外科和肌皮瓣移植方法应用在头颈部缺损的修复之中,到目前这种修复方法也成为头颈外科修复的主流手段。但这种修复仍然存在不足,比如需要多科协作、供区和受区部位的皮肤质地或颜色有误差、供区容易出现功能受损等等。为解决这种问题,岛状皮瓣应运而生,并在这些年有了不断的发展。所以本文也基于此分析岛状皮瓣修复在颌面部、鼻部缺损等部位的应用效果,期待所得结果能为有关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性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