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梦为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
出 处:《爱情婚姻家庭》2022年第36期178-180,共3页
摘 要:刑法中的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体系交错,归责原理众说纷纭。目前通说已将其分为自己危险化的参与和基于合意的他者危险化两类,但是区分标准呈现时间先后说、危险来源说、行为支配说等不同观点。以“货拉拉跳车案”为切入点,对于危险接受的分类可以在判断行为人是否对实害结果的发生具有控制力的基础上加之考虑对实害结果的避免力。在自己危险化的参与时,行为人无支配作用,不负刑事责任。在基于合意的他者危险化时,由被害人自我决定与否决定被告人的行为的违法性是否被阻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7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