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作品数:42031被引量:60210H指数:10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赵秉志陈兴良刘宪权张明楷姜涛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精神病人辨认能力的刑法学阐释:从“违法性”到“合理性”
《河北法学》2025年第5期39-60,共22页黎宏 小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自主刑法知识建构研究”(24BFX113);清华大学文科自主科研项目“中国特色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023THZWJC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刑法学通说将《刑法》第18条所规定的精神病人的“辨认能力”等同于“违法性认识能力”。这种做法,虽然在出发点上体现了辨认能力的法律性质,但和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中采用的以“动机说”为核心的综合判断规则之间存在重大差别。...
关键词:辨认能力 控制能力 责任主义 动机说 
过失危险犯立法模式的扬弃与替代
《政法论坛》2025年第2期109-120,共12页敦宁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预防型犯罪的法治体系构造研究”(19BFX068)的阶段性成果。
在风险社会背景下,为了实现法益保护早期化,过失危险犯立法模式受到了积极的理论倡导。然而,我国刑法立法对此却持消极态度,被认为属于过失危险犯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危险作业罪、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等,其实都是他种危险犯类型。原因在于...
关键词:法益保护 过失危险犯 准抽象危险犯 立法模式 预防刑法 
“处理公开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边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40-48,共9页黄明儒 陈伊奋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2A0111);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HNJG-2022-0070)。
对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处理行为是否定罪或者基于何种标准定罪,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达成共识。无罪说之绝对无罪的观点,以及“二次授权说”之未经权利人同意的处理行为一律入罪的观点,在《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前置法已经确立...
关键词:公开的个人信息 合理处理规则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法秩序相对统一 流通价值 
英美刑法法律错误理论及镜鉴
《广东社会科学》2025年第2期272-284,共13页龙天鸣 
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公共危机场域下微观法律秩序的线性建构研究”(项目号23BFX042)的阶段性成果。
从学理基础看,英美刑法法律错误之争的本质系法哲学立场之争。法实证主义认为,公民具有知晓法律的义务,否认法律错误的抗辩能够激励公民学习法律以实现遵守法律的目的;法律道德主义认为,公民只能以遵守道德来遵守法律,因此(意图)遵守道...
关键词:法律错误 不知法不免责 法实证主义 法律道德主义 社会危害性认识 
我国行贿犯罪立法的激励模式构建——以《刑法修正案(十二)》为视角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5年第2期45-64,共20页姜涛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时代刑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ZD209;2024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一般课题“单位犯罪立法完善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2024C15。
《刑法修正案(十二)》加大对行贿犯罪的处罚力度,体现了“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政策精神。如果把其误读为“受贿行贿一并罚”或“受贿行贿并重罚”,不仅会强化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的“攻守同盟”,使不敢腐的有效制约因素减少,反而造成...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十二)》 行贿犯罪 预防犯罪 攻守同盟 首犯免罪条款 
论数字经济时代非个人数据的刑法保护路径选择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5-32,共18页江海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4YJC820018)。
在数字经济时代,就非个人数据的刑法保护模式而言,学界存在不同观点。数据应否确权以及如何确权影响着非个人数据刑法保护模式的选择,确权支持者与反对者思维虽有不同,但亦存在数据产权应仅具有有限排他性的共识,这是由防止过度保护数...
关键词:非个人数据 数据确权 有限排他性 刑法保护模式 出罪事由 
主持人的话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66-166,共1页杜宇 
共犯理论历来被认为是刑法学中的“绝望之章”,而共犯的处罚根据及从属性又是该章中“最为混乱的一页”。在阶层犯罪论的支持者看来,共犯理论无疑是犯罪论体系的“试金石”,只有采取阶层犯罪论,才能克服传统犯罪构成四要件论“缺乏体系...
关键词:犯罪论 共犯理论 共同犯罪 犯罪构成 共犯论 客观归属 四要件 刑法学 
论重大飞行事故的判断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86-94,共9页张莉琼 肖长睿 
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民航大学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开放式基金项目(HK2019YB02);中国民航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1YJS029)。
可理解性、预测可能性和可经司法审查性的三级逐层排除阶梯式方法是重大飞行事故罪是否符合明确性原则的判断方法。可理解性和预测可能性的缺失使得重大飞行事故的判断方法成为中国刑法理论和实务中的难题,应当在凯尔森实证法学派的基础...
关键词:重大飞行事故 造成严重后果 明确性原则 刑法解释位阶 内在客观处罚条件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的刑法定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50-58,共9页方正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规制路径”(2024VQH031)。
我国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其中,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的罪名定性、犯罪预防等问题亟待探微。溯查该违法行为之成因,包括法律规范的零散与监管体系的虚置、行政主体与商事主体双方的“逐利性”、行政处罚的羸弱与刑事处罚的不...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污染环境罪 定性 行为犯 
中国刑法学自主性的基本面向与发展前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75-187,238,239,共15页周光权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刑法学的知识自主性呈现通过体系性思考确立刑法基本立场,对司法实践予以持续关注,保持理论的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三个面向,在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建构合理的犯罪论体系,以及深化过失论、共犯论、罪数论、量刑论、...
关键词:中国刑法学 犯罪论体系 实践导向 刑法谦抑性 自主知识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