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宏

作品数:151被引量:3692H指数:3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刑法单位犯罪刑事责任刑法观合规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精神病人辨认能力的刑法学阐释:从“违法性”到“合理性”
《河北法学》2025年第5期39-60,共22页黎宏 贾小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自主刑法知识建构研究”(24BFX113);清华大学文科自主科研项目“中国特色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023THZWJC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刑法学通说将《刑法》第18条所规定的精神病人的“辨认能力”等同于“违法性认识能力”。这种做法,虽然在出发点上体现了辨认能力的法律性质,但和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中采用的以“动机说”为核心的综合判断规则之间存在重大差别。...
关键词:辨认能力 控制能力 责任主义 动机说 
论共谋而未参与实行类型主犯的认定
《政法论坛》2025年第2期95-108,共14页黎宏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自主刑法知识体系建构研究”(24BFX113);清华大学文科自主科研项目“中国特色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023THZWJC22)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将共谋而未参与实行类型的共犯人认定为主犯的判决,引人注目。但是,在刑法理论上如何对其详尽说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可以参考日本的“共谋共同正犯”概念,将共同正犯的行为不限于具体构成要件的实行行为,而从...
关键词:共同犯罪 共谋 正犯 主犯 
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之便”若干问题研究
《人民检察》2024年第24期7-12,共6页黎宏 郭德勇 刘军 
“利用职务之便”包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两种形态。二者都属于评价行为是否构成受贿罪的重要内容,但在职权的隶属制约关系、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方式以及身份等方面要求有所不同。“利...
关键词:受贿罪 利用职务之便 公权力实质影响说 法益 
论我国刑法中的背信犯罪被引量:1
《东方法学》2024年第4期162-178,共17页黎宏 
清华大学文科自主科研项目“中国特色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THZWJC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刑法修正案(十二)》的重点之一,就是扩大背信犯罪的适用范围,将其扩展到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员,实现了在背信犯罪的适用上民营企业家们呼吁已久的公私平等保护的宗旨。我国刑法中并没有像国外刑法一样规定普通背信罪...
关键词:背信犯罪 背信说 滥用职权说 身份犯 背信行为 财产损失 
犯罪参与体系中区分制与单一制的融合被引量:3
《法学研究》2024年第4期152-167,共16页黎宏 
清华大学文科自主科研项目“中国特色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023THZWJC22)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学界对犯罪参与体系上区分制与单一制的对立有夸大之嫌。在共同正犯、间接正犯、共谋共同正犯等概念以及作为正犯判断标准的犯罪支配说出现之后,作为区分制基础的正犯概念逐渐实质化,正犯与共犯的形式界限几近于无。特别是在共犯从...
关键词:犯罪参与体系 共同犯罪 区分制 单一制 正犯 共犯 
紧急避险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刑事责任
《贵州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44-51,共8页黎宏 丁文焯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文科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课题(2023THZWJC22)
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深入理解刑法中的紧急避险制度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具体场景。对此,必须结合紧急避险的法律性质与成立条件深入探讨。从紧急避险的视角来看,作为在自动驾驶汽车陷入电车难题之类的困境时的应对措施,汽车制造商在...
关键词:紧急避险 自动驾驶 刑事责任 法益衡量 
中国特色刑法解释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被引量:1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129-135,共7页黎宏 
清华大学文科自主科研项目“中国特色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023THZWJC22)。
建构中国特色刑法解释学话语体系,就是用人民群众所熟悉的语言、概念、理论、思维方式解释中国刑法,讲好中国刑法故事,既能让老百姓从相关刑法解释中了解自己的行为性质、预测自己的行为后果,也为司法工作人员妥当地处理现实案件提供指...
关键词:中国特色 刑法解释学 话语体系 传统法制文化 建构 
从消极惩罪到积极治理:中国特色轻罪治理体系的反思与完善被引量:10
《中州学刊》2024年第4期74-83,共10页黎宏 袁方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文科专项“中国特色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023THZWJC22)。
当今中国社会的犯罪现象正在经历从重罪到轻罪的重大变化,我国轻罪治理体系也应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这要求我们取轻罪之长,避轻罪之短。首先,要明确轻罪的定义,可以法定刑3年有期徒刑为上限、以处带有保安处分性质的限制或剥夺人身自...
关键词:轻罪治理 风险社会 刑法处遇 犯罪附随后果 前科消灭 
论行贿罪的若干问题——以刑法修正案(十二)的相关规定为中心被引量:4
《法律适用》2024年第3期59-74,共16页黎宏 
清华大学文科自主科研项目“中国特色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023THZWJC22)的部分研究成果。
刑法修正案(十二)对刑法第390条行贿罪的规定进行了重要修改。在对其理解过程中,必须注意“受贿行贿一起查”并不是行贿受贿同等处罚。为了将严惩行贿犯罪可能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必须对行贿罪的相关规定进行...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十二) 行贿罪 从重处罚情节 从宽处罚特殊规定 
过失犯中结果预见可能性的认定——危险信号认识说之提倡被引量:2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1期40-55,235,共17页黎宏 杨轩宇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2023THZWJC22)。
我国《刑法》第15条以“预见”为中心规定了过失犯罪的规范内容,由此“结果预见可能性”的认定一直以来对于判断行为人是否应承担过失责任具有重要作用。“契机说”为明确预见可能性的推导流程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判断框架,确有可借鉴...
关键词:过失犯 预见可能性 危险信号 契机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