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妇炎散外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凤英 杨华 翟婷婷 兰岚 王琪 

机构地区:[1]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2 [2]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贵州贵阳550001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年第12期80-86,共7页

基  金:第二批“贵州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2017-2021)。

摘  要:利用网络药理学数据挖掘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妇炎散外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妇炎散的有效成分和靶点,使用MOIM、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盆腔炎性疾病的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DAVID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对妇炎散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共同靶点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开展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最后采用SYBYLX-2.0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出妇炎散外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共涉及334个有效成分和142个共同靶点;GO功能富集提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与药物的反应、对RNA聚合酶II启动子的转录进行正向调节、凋亡过程的负向调节、基因表达的正向调节、对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向调节、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缺氧的反应、细胞增殖的正向调节等有关;KEGG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通路、乙型肝炎、TNF信号传导途径、前列腺癌、HIF-1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结直肠癌、弓形虫病、膀胱癌、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美洲锥虫病、胰腺癌、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结核病、利什曼病、百日咳、HTLV-I感染、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丙型肝炎、NF-kappa B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妇炎散能与“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中自由度排名前4个靶点IL6、TNF、AKT1、IL1B具有较好的亲和性。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妇炎散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具有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可能通过癌症通路、TNF信号传导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并与IL6、TNF、AKT1等蛋白靶点密切相关。

关 键 词:妇炎散 盆腔炎性疾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分 类 号:R286[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