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的诊疗研究进展及护理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路娟 刘颖[1] 

机构地区:[1]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妇科放疗病区,山西太原030000

出  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年第12期182-185,共4页

摘  要:放射性肠炎(RE)是由于盆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引发的肠道并发病症,可能影响小肠、结肠和直肠。基于疾病发作的时间,放射性肠炎可被划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症状可能在治疗后立即或3个月内出现,而慢性症状可能在9至14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出现,最长的观察记录可达到30年。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便血、急迫感、频发排便、腹泻、黏液性大便、里急后重以及肛门疼痛等。然而,通常便血(在内窥镜下可见血管扩张出血)是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求诊的主要原因,并可能伴有上述其他类型的症状。若处于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如直肠狭窄、穿孔、瘘管形成以及肛门失禁可能出现。随着放疗的普及,RE患病人数呈较大基数,60%~70%的患者在放疗后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急性症状;5%~15%的患者出现肠道慢性溃疡、肠穿孔、肠腔狭窄等慢性症状,其中有2%~17%的患者因穿孔、梗阻等需要行手术治疗。目前RE尚无标准治疗策略。

关 键 词:放射性肠炎 诊疗 护理 

分 类 号:R730[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