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西白求恩医院眼科,山西太原030032 [2]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三系,山西晋中030600
出 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年第2期0021-0024,共4页
基 金:山西白求恩医院院级课题《MR拮抗剂治疗中浆的疗效研究》(项目编号2019YJ02)。
摘 要:评估螺内酯治疗中浆的疗效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个队列研究与临床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本研究纳入61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脉络膜深层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及血浆醛固酮水平.检查。根据3个月后眼底随访OC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自愈组,另一组为未自愈组。并从未自愈组征集11名患者,口服螺内酯,每日一次每次40mg,两个月后观察其最佳矫正视力及脉络膜厚度改变。用Pearson’s卡方检验来分析两组之间年龄和血压的相关关系;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不同组之间年龄、屈光不正,脉络膜厚度和醛固酮水平是否有差别;用Spearman秩相关来分析脉络膜厚度与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然后应用配对T检验来分析螺内酯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61名患者中27名为自愈组,34名为未自愈组。在CSC患者中脉络膜厚度与血浆醛固酮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342,P<0.05),在未自愈组更加明显(R=0.348<0.05)。未自愈组血浆醛固酮水平较自愈组明显升高(P<0.05)。未自愈组中11人服用螺内酯每日40mg,两个月后黄斑区网膜下液显著吸收,脉络膜厚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未自愈组血浆醛固酮水平显著増高,可能是造成脉络膜增厚的原因。螺内酯治疗能够显著促进网膜下液吸收,使CSC明显好转,而且副作用很小。
关 键 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血清醛固酮 螺内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