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年第6期0129-0132,共4页
摘 要:比较无牙颌患者接受一体式与分段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整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并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的无牙颌患者资料(共18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十二位患者采用一体式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方法,B组六位患者采用分段式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随访并统计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及1年种植体的成功率,最终完成植体上部结构后一年的修复体成功率,种植术后3个月及1年测量种植体的周围骨高度,在植体最终上部修复后12个月对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种植术后3个月及1年种植体成功率均达到100%,最终完成上部修复后1年A组上部修复体成功率为100%,B组上部修复体成功率为98.63%,A组骨吸收术后3个月A组骨吸收为0.17 mm(0.11 mm,0.24 mm),B组为0.20 mm(0.15 mm,0.26 mm);术后12个月,A组骨吸收为(0.42±0.16)mm,B组为(0.45±0.21)mm。最终完成上部修复后1年A组种植体的牙周探诊深度为2.54 mm(2.35 mm,2.68 mm),B组为2.33 mm(2.16 mm,2.3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最终完成上部修复后1年的A组种植体的改良菌斑指数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均高于 B组(P<0.05)。结论 无牙颌患者采用一体式或分段式固定修复的治疗方式均可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分析显示分段式修复方式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形成和维护更有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