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吉林吉林132000
出 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年第5期0057-0061,共5页
摘 要:全球范围内,乳腺癌成为女性群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癌症类型。在我国,这类癌症的患病人数近些年持续上升。就目前而言,针对乳腺癌的医治手段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放疗、药物化疗、激素治疗以及生物学治疗等方法。初级化疗(亦称NAC)作为治疗乳癌的手段之一,得益于其在降低肿瘤阶段上的效用,从而为晚期、原本无法进行手术的病患提供了手术的可能性,同时提升了乳房保留的几率,并能够对疗效进行评估,它正日益频繁地应用在处于晚期的乳腺癌病人身上。然而,受到肿瘤的不同性质影响,NAC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有的患者可能并无收益,还有一定比例的病情有进展的风险。于是,我们迫切寻求能体现NAC疗效的生物指示物,以便临床医师能够尽早了解病患对NAC的反应水平,将那些对化疗反应迟钝的病患提前辨识,并针对这些患者适时作出治疗计划的调整或更迭。然而,目前所运用的评价方法各有其不足之处。新提出的泛免疫炎症指数(pan-immune-inflammation value, PIV)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优秀的生物标志,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化疗的疗效。本文对泛免疫炎性标志物在乳腺癌辅助化学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分析,目的是为乳腺癌的多学科治疗提供一个更加广泛的参考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