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年第10期0185-0191,共7页
基 金:南岸区科卫联合联合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20-06)。
摘 要:观察一磷酸腺苷(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对内质网应激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胰腺血管内皮细胞株(MS-1),分别用AMPK激动剂(AICAR)、AMPK抑制剂(Compund C)、内质网应激诱导剂(Thapsigargin,TG)、内质网应激拮抗剂(4-苯基丁酸,4-PBA)和高糖处理,给予低糖培养基的组为对照组,建立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给予小剂量STZ+高脂饮食诱导糖尿病,尾静脉注射AMPKα1过表达病毒,观察AMPKα1对动脉粥硬化影响。采用CCK-8测定细胞活力,采用TUNEL法检测内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PERK、BIP)的表达,采用油红染色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刺激细胞后细胞凋亡和BIP蛋白表达增加(P<0.05)。相较于高糖组,给予AICAR处理后显著抑制细胞凋亡和BIP蛋白表达,给予AMPK抑制剂后明显增加细胞凋亡(P<0.05)。与高糖组相比,给予内质网诱导剂预处理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给予内质网拮抗剂后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而高糖刺激细胞后,相较于对照组,PERK蛋白表达增加(P<0.05),但给予AICAR处理后,PERK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病毒组相比,AMPKα1过表达病毒尾静脉注射后粥样斑块形成明显减少。结论 AMPK可能通过降低BIP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从而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