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培民[1] 张国杰[1] 郭强[1] 张毅 刘文斌
机构地区:[1]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山西长治0460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4年第11期112-116,共5页
基 金: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恶性梗阻性黄疸改良PTCD引流术临床应用研究,项目编码:YXJL-2021-0353-0625。
摘 要:探讨改良PTCD引流技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介入科150例接受改良PTCD引流技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术前、术后胆红素等指标,评估技术成功率,观察出血、穿孔、胆管炎等并发症。改良技术方法包括①穿刺点的选择(右侧入路):以腋后线水平(经典:腋中线水平)、肝右缘1/2以下段选择穿刺点。②两针穿刺法。③“串糖葫芦”法。④将传统的Bismuth-Corlette分型中的Ⅰ型进一步分型为Ⅰa型和Ⅰb型。结果 1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达100%;PTCD术后出血、胆瘘、引流管脱出胆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33%;Ⅱ型梗阻的患者采用“串糖葫芦”法,94.67%的患者仅用一根引流管即可达到完全引流;Ⅰb型梗阻患者,因引流管或支架未进入肠道,术后胆道逆行感染率仅为3%。结论 改良PTCD引流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①穿刺点的改良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②两针穿刺法减少了穿刺通道对肝组织的损伤及降低了引流管脱出的风险;③“串糖葫芦”法减少了引流管的数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④Ⅰa型和Ⅰb型的分型改良使部分Ⅰ型梗阻部位较高的患者因支架或者引流管不进入肠道,保留了壶腹部的功能,从而减少胆道逆行感染的风险。
关 键 词:梗阻性黄疸 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 经皮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 技术改良 两针穿刺法 穿糖葫芦法 Bismuth-Corlette分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