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加军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4年第11期090-093,共4页
摘 要:探究非嗜肝病毒导致肝脏损害的病因及免疫状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100例此类病毒感染的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患者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ST)等肝功能测试,并评估其免疫状况,主要关注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及T细胞亚群的变动。结果 最常见的非嗜肝病毒为EB病毒(40.00%)、水痘-带状疱疹病毒(30.00%)、麻疹病毒(11.00%)、新型布尼亚病毒(10.00%)以及流感病毒(9.00%),其中EB病毒感染与肝损伤加重有关。根据肝损伤程度划分,ALT水平在80U/L以上的患者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80U/L以下者,差异显著(P<0.01);同时,ALT高组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低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嗜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损伤伴随着淋巴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免疫功能失衡,这是造成这种肝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