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淫羊藿-骨碎补组方治疗肾性骨病的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艳红 张子昱 杨振兴 马增新 王辉 

机构地区:[1]潍坊高新康复医院,山东潍坊2610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4年第11期078-084,共7页

基  金:2023年潍坊市中医药科研立项项目(WFZYY-2023-1-001)。

摘  要: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肾性骨病(ROD)即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与中药复方药品“淫羊藿-骨碎补”(YG)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目标药物的活性因子及基因靶点,并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相似度筛选得到有效数据。通过疾病基因数据库如GeneCard、PharmGkb、Disgent、TTD等筛选肾性骨病的基因靶标。使用维恩图交集体现药物与疾病共同靶基因,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基因靶标-肾性骨病”可视化交通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研究核心靶点数据,揭示其主要生物活动过程。通过AutoDockTools软件将目标药物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有效结合度。结果 中药复方共筛选得到有效活性成分39个,相关靶点115个,基因数据库获得肾性骨病相关靶点6946个,中药活性成分-疾病核心靶点共99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药物的有效分子生物功能主要涉及核受体活动、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及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显示药物治疗肾性骨病的潜在信号通路主要包括AGE-RAGE、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TNF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淫羊藿-骨碎补”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与IL6、ESR1靶点能较好对接。结论 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淫羊藿-骨碎补”复方治疗肾性骨病表现为“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治疗模式,与传统药理学生物实验相比另辟蹊径,为中药复方治疗临床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关 键 词:淫羊藿-骨碎补 肾性骨病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分子对接 

分 类 号:R277[医药卫生—中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