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黄冈市水土保持与农田水利科研所,湖北黄冈4380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4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摘 要:生态脆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生态脆弱区的水土保持进行监测与治理研究,详细探讨了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评估了不同区域的土壤侵蚀量,并评价了各类治理措施的效果,比起传统农业的开垦方式,生态恢复方法显然更为有效,本次研究揭示了,这种新方法不仅减少了土壤的流失,还促进了土地的肥沃,生物多样性也得以恢复,此外,还需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土地覆盖类型、植被覆盖程度及地形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论文的主线清晰,讨论也深入,为解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带的问题,开创了新的途径。表明了坡度、植被和地形等因素对于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强烈的影响。通过生态工程结构设计与布局,该研究探讨了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土保持效率,并提出了针对特定地区的定制化水土流失防治策略。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脆弱区的水土保持问题,并为地方政府和相关环保机构定制更科学、更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政策。
关 键 词:生态脆弱区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量 植被覆盖度 生态恢复方法
分 类 号:X171[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