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彦涛[1]
机构地区:[1]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出 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5年第2期071-074,共4页
摘 要:旨在评估丁苯酞与溶栓疗法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并识别干预后影响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本项研究涉及80位急性脑梗塞患者,他们均接受了为期14天的丁苯酞和溶栓联合治疗。研究团队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估,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血清中的标志物。同时,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了患者大脑中动脉的峰值和平均流速。结果 治疗结束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进行了预后分组,其中mRS得分0至2分视为预后良好,3 分及以上,便判定为预后不佳。与此同时,运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致使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展开了剖析。结果 治疗后数据显示,患者的Barthel指数以及大脑中动脉的流速(峰值与平均)均得到显著提升,而C反应蛋白、尿酸、肌酸激酶、脑钠肽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评分和mR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单因素分析揭示,年龄、溶栓后出血、溶栓前的血糖水平、从发病到溶栓的时间、梗死部位和入院时的血压异常等因素对预后造成显著影响(P<0.05)。深入的回归分析识别出超过70岁的年龄、从发病到溶栓时间超过3小时以及入院时存在血压异常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丁苯酞联合溶栓治疗显著改善了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及脑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善。然而,患者的最终预后受到多种因素如溶栓时间、年龄和血压的影响。这些发现强调了个体化治疗计划的重要性,并为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数据。
分 类 号:R7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