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穗发芽性的机理与遗传研究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萍[1] 冯宗云[2] 张静 

机构地区:[1]四川凉山州农业局,西昌625014 [2]四川省农业大学农学院,雅安615000

出  处:《种子》1996年第6期33-34,共2页Seed

摘  要:从品种本身原因综述了小麦抗穗发芽性的机理与遗传,认为籽粒低的α-淀粉酶活性、小的籽粒吸水速率、低的GA3含量及颖壳(种子)中发芽抑制物是小麦抗穗发芽性的主要机理。前二者直接影响穗之发芽性。品种的形态结构对抗穗发芽性起修饰作用。其遗传机制比较复杂,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种子发芽敏感性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α-淀粉酶活性受两个主效互补基因或3个基因控制。在鉴定稳发芽抗性时,应把α-淀粉酶活性、籽粒吸水速率及降落值作为选择指标,结合测定籽粒发芽力做出综合评价。针对不同品种抗穗发芽性的主要机理研究其遗传,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穗发芽抗性育种。

关 键 词:小麦 抗穗发芽性 机理 遗传育种 

分 类 号:S512.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