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年第1期-,共3页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摘 要: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是一种发生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以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的囊性扩张为特征的肿瘤[1]。在1982年,由Ohhashid等首先报道4例分泌黏液的胰腺癌[2],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把这个肿瘤实体定义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近年来,随着这种肿瘤实体逐渐被大家认识,其被发现并作出诊断的有增加趋势[4]。IPMNs的生物学行为呈现多样性,组织学上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良性和恶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极其不同,因此术前辨别良恶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IPMNs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进行介绍,着重介绍提示恶性或侵袭性IPMNs的因素及影像学表现。1概述1.1IPMNs的WHO定义导管内产生黏液的肿瘤,它具有高柱状富含黏液的上皮细胞,有或没有乳头状突起,累及主胰管和/或主要侧枝胰管并且缺乏黏液性腺瘤所特有的巢状基质[3]。1.2IPMNs的病理学分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IPMNs病理上分为3类: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交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