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北京100029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出 处:《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年第2期143-152,共10页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基 金: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3703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225;“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6BAC12B00-01-06
摘 要: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的非感应起电机制对模拟云内电场的可适用性,把3种不同的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引入三维强风暴动力和电耦合数值模式,以2005年6月10日发生在长春的一次雹暴过程为例,模拟分析第一次闪电发生前云内电场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电荷的产生始于过冷水含量中心,并随着过冷水含量中心的向上发展而上移;在-20~-30℃层存在一电荷的累积区,雷达回波跃增出现后的10min左右,电场迅速增长,且在4~8min内由不足50kV.m-1增长到110kV.m-1以上。采用方案一形成的主电荷区为偶极性结构,而采用方案二和方案三形成的为比较常见的三极性结构。对比其他地区的观测资料及模拟结果,表明相同的云体宏微观条件下,不同方案中极性反转温度的不同对云内中低层电荷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影响。考虑低层正电荷区的发展及冰相粒子与过冷水含量的配置关系,取极性反转温度为-10~-20℃,方案二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较一致。To provide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applicability of noninductive charging mechanisms to the modeling of intracloud electrification,three different parameterizations of noninductive charging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3D dynamics-electrification coupled model,and electrical evolution before the first lightning was simulated with hailstorm happened on 10 June 2005 in Changchun.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charging process moves upwar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and charges accumulated at the-20 ...
分 类 号:P427[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