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团结

作品数:10被引量:7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电荷结构飞机探测数值模拟雷暴云层状云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大气科学》《大气科学学报》《气象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山西一次降雪云物理特征的飞机观测研究被引量:12
《大气科学》2021年第5期1146-1160,共15页封秋娟 牛生杰 侯团结 范秀平 申东东 杨俊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7905、2019YFC1510304;山西省气象局重点项目SXKZDRY20165205;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2017Z016;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LX16_0938。
通过飞机直接进入降雪云进行探测,并配合MICPA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雷达和卫星等资料,对2011年11月29日山西一次降雪云宏、微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本次降雪过程的雷达回波以10~20 dBZ大片层状云回波为主,镶嵌了超过30...
关键词:降雪云 冰雪晶图像 形成机制 飞机探测 
北京地区雷暴云微物理结构数值模拟及其与双偏振雷达观测对比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409-418,共10页谭天 肖辉 孙跃 侯团结 冯亮 闻光 周筠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4CB441403;2013CB430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75037;41605019)
为了对华北地区雷暴云微物理和起电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微物理-电耦合数值模式对2015年8月22日发生在北京东北部的一次雷暴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所得雷暴云微观结构与X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大气物理学 雷暴云 微物理结构 双偏振雷达观测 电荷结构 起电机制 
一次层状云系结构和降水机制的观测与数值模拟被引量:4
《气候与环境研究》2013年第3期311-328,共18页王秀娟 李培仁 赵震 侯团结 杨洁帆 申东东 雷恒池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5079;山西省科技项目"黄土高原层状云降雨物理过程的观测研究"
利用机载微物理探测仪器获得了2010年4月20~21日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大范围降雨过程的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云系的微物理结构和降水过程,并利用WRF模式对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详细探讨了此次降雨形成的微物理机制。分析表明,降...
关键词:层状云 飞机观测 降水机制 WRF模式 
华北部分地区云凝结核的观测分析被引量:10
《大气科学学报》2012年第5期533-540,共8页封秋娟 李培仁 樊明月 侯团结 
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科研课题(2009002);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1021034)
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连续气流单过饱和度云凝结核计数器对华北部分地区地面和空中云凝结核(CCN)进行了观测研究。地面观测结果表明,太原由于污染严重CCN数浓度高于石家庄。CCN数浓度日最大值、日平均值均随过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CCN...
关键词:华北地区 云凝结核 观测分析 
吉林一次降水层状云的结构和物理过程研究被引量:17
《气象学报》2011年第3期508-520,共13页侯团结 胡朝霞 雷恒池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6BAC12B00-0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5007、40537034)
利用机载粒子测量系统的探测结果,配合雷达及地面降水资料,结合一维层状云模式,通过对吉林2004年7月1日的一例降水性层状云系的宏微观物理结构和降水机制的定量化分析,对顾震潮三层模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观测资料表明,该降水过程为典...
关键词:层状云 播种云-供应云 三层模型 降水机制 
吉林地区一次雷暴云个例电和云微物理特征的模拟分析被引量:8
《高原气象》2009年第2期385-394,共10页王芳 肖稳安 雷恒池 侯团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7034);“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6BAC12B00-01-06)共同资助
利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藕合数值模式,结合闪电定位仪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吉林地区一次雷暴云个例在发生第一次闪电前云内电场的发展情况及微物理变化过程,并与青藏高原一次典型雷暴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云发展成...
关键词:吉林地区 电荷结构 垂直电场 回波强度 闪电定位仪 青藏高原 
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6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年第2期143-152,共10页侯团结 雷恒池 牛生杰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3703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225;“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6BAC12B00-01-06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的非感应起电机制对模拟云内电场的可适用性,把3种不同的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引入三维强风暴动力和电耦合数值模式,以2005年6月10日发生在长春的一次雹暴过程为例,模拟分析第一次闪电发生前云内电场的发展情况。结果表...
关键词:非感应起电 极性反转温度 电荷结构 
长春地区对流云起电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221-227,共7页侯团结 牛生杰 雷恒池 郭学良 孙安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37034);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KLME05006)
在三维强风暴动力和电耦合数值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粒子直径及降落末速差对转移电荷的影响,把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作了进一步改进,对长春地区两次不同强度、不同环境风切变的对流云内电荷累积和电场发展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关键词:长春 非感应起电 电荷结构 电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