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鸣[1] 胡志红[1] 叶启明[1] 王锐萍[1] 张睿[1]
机构地区:[1]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 200040 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 200040 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 200040 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 200040 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上海市 200040
出 处:《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年第z1期73-,共1页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基 金:上海市儿童医院院级课题
摘 要:目的探究牛奶蛋白变态与小儿腹泻病的关系、测定血清β-乳球蛋白IgG的临床价值.方法受检对象96例,分为3组.第1组共32例为病毒性腹泻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mo~12mo,平均4.5mo,平均病程7.5d.32例中23例为母乳喂养,4例为人工喂养,5例为混合喂养.第2组共32例为食饵性腹泻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5mo~11mo,平均4mo,平均病程8d.经临床检查未发现任何病原,考虑为食饵性腹泻.其中21例为母乳喂养,6例为人工喂养,5例为混合喂养.第3组共32例为症状性腹泻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2.5mo~14mo,平均4.5mo,平均病程6.5d.其中23例为母乳喂养,6例为人工喂养,3例为混合喂养.对受检小儿应用酶联免疫方法分别测定血清β-乳球蛋白IgG值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血清β-乳球蛋白IgG测定结果是:第1组阳性率为12.5%,共4例,平均值为0.23±0.33OD;第2组阳性率为25%,共8例,平均值为1.66±0.63OD;第3组阳性率为6.25%,共1例,测定值为0.13±0.14OD.结果显示:食饵性腹泻组较症状性腹泻组血清β-乳球蛋白IgG测定阳性率明显增高(0.05>P>0.01);食饵性腹泻组较症状性腹泻组和病毒性腹泻组血清β-乳球蛋白IgG测定平均值也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清β-乳球蛋白IgG测定与食饵性腹泻患儿关系密切,提示婴儿食饵性腹泻应关注牛奶蛋白的变态因素.
关 键 词:腹泻/婴幼儿和儿童期 血清诊断 蛋白质类 腹泻/病因学 兔疫酶技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