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歌和挽歌:从茶馆到太平湖——《茶馆》语言的主体间性泛议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海燕[1] 

机构地区:[1]重庆文理学院

出  处:《电影评介》2007年第4期87-88,86,共3页Movie Review

摘  要:语言的本质是主体间性,而不是主体性,文学语言的本质也应如此,“谈话”和“交流”是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老舍先生创作的话剧《茶馆》,以其独特的表达句式(大量的叹句和问句),创造了“谨慎的赞歌”风格,终结了“三个时代”,彪炳了话剧创作史上的高峰。但是,我们认为,因为长期对《茶馆》的主体性解读,导致了对《茶馆》本身的误读,也直接导致了老舍先生的人生悲剧。

关 键 词:文学语言 句式 主体间性 主体性 茶馆 老舍 

分 类 号:I207.34[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