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贾泽林[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 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6-9,共4页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6月1日-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的问题与反思——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通讯院士兼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洛夫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布洛夫等俄方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贾泽林、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南京大学张一兵、复旦大学吴晓明等3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前苏联哲学和当代俄罗斯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苏联哲学曾经是培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源泉。苏东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要"返本而开新",即全面地反思和梳理前苏联哲学的遗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后的"哲学转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度反思前苏联哲学遗产,包括对列宁哲学、普列汉诺夫哲学、斯大林哲学及一大批前苏联时期学者的哲学遗产;如何评价当代俄罗斯对主流意识形态"真空"的"填补",如对东正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对理性的研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等;如何进一步理性地反思全球化与本土化思想对话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本专题推出几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关 键 词:哲学 俄罗斯 主编 社会科学 编辑人员 列克托尔斯基 俄国 奥伊泽尔曼 莫斯科 科学院院士 苏联解体 哲学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5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