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海霞[1,2]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2 [2]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47-49,共3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8K006);陕西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JK279)
摘 要:"尚奇"之风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中由来已久,从上古的寓言到明清小说,可以找到不少这方面的例证。明清时期"尚奇"的内涵有了新变,关注点有所下移,日常生活进入了创作者的视野,李贽、公安三袁、冯梦龙、凌濛初和李渔等人都是践行者。李渔在小说创作和实践过程当中,借鉴戏曲创作中的某些质素(特别是"奇"),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李渔对新奇的追求有着社会和家庭的因素,也与他作为一个文化领域多面手的身份有关。李渔肯定四大奇书,评点《三国演义》,体现了他对"奇"的认同和尊崇。但是李渔在小说创作中,并不是毫无原则地一味求"奇",而是有一定的分寸。这凸现出李渔独特的审美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身为一个受过儒家教育的文人,对自己群体的坚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2.22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