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安交通大学
出 处:《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第6期57-60,共4页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基 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翻译评估术语‘通顺’的语义量词估量模糊集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立项号:08L00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自Peirce(1902)首次提出“模糊语言”(vaguelanguage)的概念以来,模糊语言的研究逐渐进步和深入,相关著述不断出现。但真正以模糊语言为标题的著作并不多见,只是从1990年代以来才逐渐出现。如L.C.Burns所著“Vagueness:An Investigationinto Natural Languages and the Sorites Paradox”(1991),Ti mothy Williamson所著的“Vagueness”(1996),Rosanna Keefe的“Theories of Vagueness”(2000),以及Ti mothy Williamson主编的模糊语言学论文集“Fuzzy Grammar”(2004),Joanna Channell的“Vague Language”(1994)。在国内引用率较高的模糊语言学专著当属伍铁平的《模糊语言学》(1996)和张乔的《模糊语义学》(1998)。然而,这些著作对模糊语言在具体语境(尤其是口语)中的语用功能讨论不足。比如,没有具体解答如下问题:1)人们为什么在交际场合使用模糊语言?2)研究模糊语言对日常对话和写作到...
关 键 词:模糊限制语 SOMETHING 母语者 标识语 讲话人 模糊语言学 日常对话 交际场合 现在完成时 文学作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