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构主义看伍光建译作《侠隐记》中删节原作现象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立荣[1] 王伟[1] 

机构地区:[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

出  处:《长城》2010年第4期159-160,共2页The Great Wall

摘  要:解构主义如今尽管不再新鲜,但其理论所影响的翻译理论尚有值得挖掘的东西,目前已经有很多翻译研究者从解构主义入手对翻译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伍光建是清末的一位著名翻译家然而却被很多翻译研究人员忽视,他的译作《侠隐记》(现译作《三个火枪手》)受到当时翻译界的一致好评。一、解构主义的兴起、特征及其翻译观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是后结构主义思潮(Post-structurenism)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特点是反逻各斯中心、反权威、反理性、反结构,是对结构的不满、失望,乃至否定和反叛。解构主义翻译观的研究首先表现在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上,换言之,原作者的死亡。与传统翻译观相比,原作者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翻译观中原作者是第一位的,译文作者从属于原文作者,而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译者要突破原作者,因此宣称原作者的死亡,确定了译作与原作的平等地位。[1]解构主义翻译观的研究还体现在译者的地位上。Benja-min用“纯语言”(pure language)来说明语言之间的差异。译者为了追求纯粹的语言就必须突破自身语言陈腐的障碍。通过对原作的再创造解放禁锢在原作中的语言,在自身的语...

关 键 词:解构主义 伍光建 解构主义翻译观 侠隐记 

分 类 号:H05[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