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剧现代戏唱腔改革看豫剧现代戏唱腔发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文革[1]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  处:《黄河之声》2012年第2期38-,共1页Song of The Yellow River

基  金:河南省社科规划一般课题<从<歧路灯>年康乾年间河南流行的梆子梆(>2001BYS002)

摘  要:发生在1960年代以《朝阳沟》为代表的豫剧现代戏改革并不是孤立的,他们只是全国的现代戏改革的洪流中的一条小溪.这一点我们可从豫剧现代戏改革与京剧样板改革的比较清楚看出. 从1940年代末到1960年代这20余年的时间,全国的现代戏改革全面展开,其中京剧现代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于1964年6月到7月23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最大的成果是产生了京剧现代样板戏前期的剧目《智取威虎山》(1958-1964)、《红灯记》(1964)、《沙家浜》(1964)[1]. 比较《朝阳沟》等豫剧现代戏与京剧现代样板戏前期剧目在唱腔上改革与突破,我们发现至少有如下四点值得注意:

关 键 词:《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 地方剧种 《红灯记》 常香玉 二八板 可从 宽板 滚板 五度 

分 类 号:J825[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