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逯艳[1]
出 处:《理论学刊》2013年第3期120-123,共4页Theory Journal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界的一些领导职务。受这些身份的影响,他在20世纪5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大量的"科技"理念和意象。以往,学界对这类科学诗关注不足,偶尔的研究也往往只注意这类诗的"政治性"内容。事实上,除政治身份之外,郭沫若还具有"公共人物"的身份,从这一视角切入,可以重新考察郭沫若这时期的诗歌创作,亦可获得相对丰富的理论阐释和新的意义挖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