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他者”与言说主体之间的构建关系探析——以拉康镜像理论看《我11》中主人公的自我确立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冯美[1]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出  处:《东南传播》2013年第8期98-100,共3页Southeast Communication

摘  要:"他者"的解读源自于雅克.拉康的"镜像"心理分析,主要研究"他者"的多重阐释和"他者"与言说主体之间的构建关系。电影《我11》是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继《青红》之后又一部以儿童视角来反映某个特殊的时代问题和人民所肩负的沉重。本文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电影的小主人公王憨置身于时代背景的"大他者"中、受父母朋友"小他者"的环绕和影响,如何完成其自我的认同构建过程,从而在"他者"之镜中成长,实现其对社会现实和整个人生的真正理解。

关 键 词:镜像理论 他者 主体 《我11》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