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彭泽益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出  处:《历史研究》1988年第6期3-19,共17页Historical Research

摘  要:回顾中国行会史的研究,过去国外研究的成果要比国内多一些。长期以来,国内只有本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一本《中国行会制度史》和寥寥可数的一般通论式的文章。自50年代开展有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讨论以来,行会问题才逐渐引起人们关注。最初发表的讨论文章,有不少只是从文献史料中搜集有关雇和佣的记载,而很少考虑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并就此确认这种雇佣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随着讨论的进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要论证这种雇佣劳动是否具有"自由"性质,应该首先考察这一时代的生产劳动者,有没有摆脱封建依附地位(封建劳役和行会强制)。而行会强制对探索当时手工业者的身份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于是,在讨论中就出现了形形色色关于行会的论点。有的按西欧模式否认中国有行会制度的存在。虽然多数文章认为行会对资本主义萌芽有阻碍作用,但总要想方设法论断当时的中国行会已经发生了种种变化。有的把清代行会内部因增加工钱酒资的争议,说成是劳资关系。

关 键 词:行会手工业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会馆公所 行会组织 手工业者 行会制度 商人 丝织业 城市 工商业 

分 类 号:K06[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