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特发性震颤新版临床指南解读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崇玉 徐佳 孙永馨[2] 

机构地区:[1]北京右安门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69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3

出  处:《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期66-6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the Frontiers of Medical Science(Electronic Version)

摘  要: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文献报道有30%~50%的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1],呈不完全外显性常染色体遗传。ET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总体趋势是家族性ET发病年龄较早,而散发性ET的发病较晚。Louis等[2]的研究认为,ET的发病年龄可能呈现两个高峰:40岁之前占42.2%,60岁之后占57.8%;以往认为ET临床表现呈良性过程,姿势性或运动性震颤按发生的频率可以累及上肢、头、下肢、声音、舌、面和躯干[3],此外不造成其他严重病变,因而该病又称良性特发性震颤。

关 键 词:特发性震颤 发病年龄 肢体 年龄因素 扑米酮 普萘洛尔 帕金森病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 氯氮平 奥氮平 ET 

分 类 号:R741[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