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世界哲学》1998年第1期26-35,共10页World Philosophy
摘 要:保罗·费耶阿本德于1924年1月13日生于维也纳。他于1994年2月11日,在他刚过完他的70岁生日不到一个月之后,由于一种不宜动手术的脑肿瘤而在瑞士法语区热诺里尔去逝。 费耶阿本德的生长环境并不富裕。他有着多方面的兴趣,是个非常优秀的、有求知欲的学生。还在他上中学时,他就仔细研读了大学水平的数学、物理和天文学教科书。他终生不渝的对音乐的热爱在年轻时就已完全显露出来:他弹手风琴,上小提琴课,喜爱歌剧,他还在一个混合合唱队中唱歌,后来他在音乐学院上了声乐课。1942年春中学毕业后,费耶阿本德首先被征招进青年义务劳动军(奥地利在1938年被“补充进”德意志帝国),1942年底他又应征入伍。他参加了许多前线作战,在1945年1月的一次作战中被一颗机枪子弹击中脊柱,从此他的髋部以下就瘫痪了。在长期使用轮椅以后,他终于又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他一生都忍受着阶段性出现的巨大疼痛的折磨,在许多公开场合露面时,他都是靠大盒的止疼药熬过去的。他却从来没对此大事声张,他的自传里也很少有这方面的叙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