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В.А.列克托尔斯基 В.П.阿尔图霍夫 И.Т.卡沙文 А.Л.尼基弗罗夫 Б.И.普鲁日宁 В.П.费拉托夫 Е.Л.契尔特科娃 杨杉
机构地区:[1]苏联<哲学问题>编辑部
出 处:《世界哲学》1986年第1期1-8,共8页World Philosophy
摘 要:越是深刻而全面地揭示我们正经历的时代的性质,当代社会和科学技术革命改造过程越是复杂和成熟,就越是感觉到创造性地研究唯物辩证法的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增长,因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基,是马列主义世界观的核心,是对旨在按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改造人类和人本身的科学和实践进行哲学-方法论证的核心。只有依靠由于对生活中新现象的认识从而创造性地丰富了的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工具,才有可能在极为复杂交织变化多端的现代事件和冲突中科学地确定方向,在政治和意识形态视野内把握住社会进步的主要历史路线,揭示其规律性和趋势,制定和实现符合时代命令的政治、经济战略。
关 键 词: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 科学世界观 方法论功能 认识论 科学认识 创造性 发展理论 范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