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世界观

作品数:849被引量:87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先达刘书林汪晖黄欣荣侯惠勤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正确理解世界观——基于精神哲学的思考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9,I0002,共10页江畅 蔡利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和世界意义研究”(24&ZD023)。
世界观不是指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或观点,而是指在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或观点基础上自发形成或自觉构建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根本性总体性观念。世界观存在着真理性问题,只有那种与其对象相一致并且对自己和他者有利的世界观才是真理性世界观...
关键词:世界观 常识世界观 科学世界观 宗教世界观 哲学世界观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比较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6-25,共10页饶宝美 张乾元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ZD001);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NSK(YB)23-81]。
在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的生活环境、文化教养和研究旨趣的差别决定了其研究方式的不同。马克思通过对费希特、黑格尔的批判以及对费尔巴哈的超越,实现由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并提...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革命民主主义 共产主义 科学世界观 
青少年群体“微迷信”行为蔓延态势研究
《科学与无神论》2024年第6期13-23,共11页禚明亮 袁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青年社会调研项目“新时代中国共青团国际影响力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2023QNZX013)的阶段性成果。
青少年“微迷信”行为主要表现为烧香祈福流行、校园迷信盛行、网络占卜现象、外来迷信传播与迷信消费火热。“微迷信”侵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并且存在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助长社会不良风气、威胁社会秩序。发展困境引发的焦虑、狭隘价值...
关键词:青少年 微迷信 科学世界观 意识形态安全 
做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的典范——重读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
《党建》2024年第10期67-70,共4页闫晓梅 陈厚熹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的旗帜。他为党、国家、人民和人民军队建立了卓著功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光辉典范。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在重庆领导南方局工作时,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就如...
关键词:南方局 加强党性修养 党风廉政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 科学世界观 周恩来 方法论 概括总结 
深入践行大农业观
《党课参考》2024年第18期30-46,共17页袁为海 张艳丽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牢牢把握大农业观的科学世界观,正确理解深入践行大农业观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大农业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
关键词:大农业观 农业农村现代化 科学世界观 农业强国 加快推进 坚强保障 践行 重大意义 
徐梵澄与“五四”文学革命
《读书》2024年第8期150-158,共9页张巍卓 
“五四”本就是个说不尽的话题,尤其文学革命在推广白话文与科学世界观的成效上,塑造了我们今天思维与言说的底色。诚然,历史的变革透过档案与材料历历可见,可它作为精神的运动,其内在的理性则时时有待后人于今昔间来回穿梭,体认探索,...
关键词:文学革命 白话文 猫头鹰 徐梵澄 性灵 科学世界观 历历可见 五四 
从“消灭哲学”“哲学的终结”到科学世界观的转换——马克思恩格斯对思辨哲学的批判逻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146-157,共12页沈江平 丁耀鹏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的转化及其反思”(23XNA015)资助。
马克思“消灭哲学”论断和恩格斯“哲学的终结”论断共同彰显针对德国思辨哲学的批判态度。马克思基于西方哲学实践论转向的理论倾向、青年时代对哲学功能的认知变化以及对哲学和革命关系深入思索的三重意蕴提出“消灭哲学”命题,反映...
关键词:消灭哲学 哲学的终结 思辨哲学 批判逻辑 
“两个结合”对科学世界观的坚持运用被引量:3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侯惠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22年度重大委托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22MZD006)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科学命题是有前提的,讨论“两个结合”首先要确保前提正确。对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运用”就是必须确立的前提。它包含三层意蕴: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两个结合”的灵魂,科学把握变化发展的实际是...
关键词:“两个结合” 坚持运用 科学世界观 变动的实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弗洛伊德的“自然”概念及其科学世界观被引量:1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陈默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伦理自然主义视角下弗洛伊德的精神病本体解译”(22FZXB081)。
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概念既指人先天的、生理性的性欲,又指人先天的,伦理性的关系性欲求,它本质上内蕴生理与伦理的双重含义。弗洛伊德立足于退化论建构精神分析理论,但他的退化论不同于完全否定人的进化必然性的生物学退化论,而是在...
关键词:弗洛伊德 自然 科学世界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坚持真理性优先被引量:1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5-15,共11页侯惠勤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重大历史蜕变,就是脱离真理性而玩弄“普世价值”,而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则必须坚持真理性优先。必须剖析西方意识形态把物化个人作为历史主体、权利本体和存在本体的三重虚构,阐明马克思主义科学...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与道义制高点 历史自发性与历史主动性 科学世界观与科学信仰 真理性优先与社会主义优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