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潘知常[1]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中文系
出 处:《江汉论坛》1985年第7期73-78,共6页
摘 要:近年来,国外“意象”理论被介绍到国内,学界为之一振,研究文章随之而出。但是,从已发表的文章看,侧重于意象问题的横向的理论探讨较多,而较少侧重于意象问题的纵向的美学史的研究。如诗歌中的意象是怎么出现的?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它是怎样逐渐积淀、成熟的?其中有什么规律?本文试图对这些疑问作一些探讨。一唐人刘知几在谈到意象生成问题时讲过:“夫有知而无知,有质而无性者,其惟草木乎?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熏莸,荣枯贞脆而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