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焰坤
出 处:《当代修辞学》1998年第5期11-12,共2页Contemporary Rhetoric
摘 要:通感在历史的发展中是不断地变化的,它在保留旧质的同时不断地累增着新质,新质的增加就表现在通感的心理基础的变异,或者说是联想方式的变异中。以下在展示通感演变史的同时探讨它的心理基础: 一、产生于先秦两汉的直接相似联想式通感 最早的通感产生于先秦两汉,其内容都是将音乐的听觉形象通过比喻转化为视觉形象。 (1)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止如槁木,倨十矩,句 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礼记·乐记》) (2)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像飞鸿。(东汉· 马融《长笛赋》) 魏晋时期产生了新的通感方式,但此类通感仍被历史继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