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的历史演变及心理基础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焰坤 

出  处:《当代修辞学》1998年第5期11-12,共2页Contemporary Rhetoric

摘  要:通感在历史的发展中是不断地变化的,它在保留旧质的同时不断地累增着新质,新质的增加就表现在通感的心理基础的变异,或者说是联想方式的变异中。以下在展示通感演变史的同时探讨它的心理基础: 一、产生于先秦两汉的直接相似联想式通感 最早的通感产生于先秦两汉,其内容都是将音乐的听觉形象通过比喻转化为视觉形象。 (1)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止如槁木,倨十矩,句 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礼记·乐记》) (2)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像飞鸿。(东汉· 马融《长笛赋》) 魏晋时期产生了新的通感方式,但此类通感仍被历史继承:

关 键 词:心理基础 历史演变 相关联想 皮质区 相似联想 关系反射 暂时神经联系 芳气 愉悦感 先秦两汉 

分 类 号:H15[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