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作家与昼梦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齐格蒙德.弗洛伊德 侯国良 顾闻 

出  处:《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第3期150-155,共6页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摘  要:齐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发展了人类精神活动的理论,提出了著名观点:人的精神活动大部分是潜意识的,精神力量的原始之源“里比多(libido,本能的冲动)”是性的。他把人的精神分为三部分:潜意识(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 ego)。他把梦和精神病的症状解释成是潜意识由于受到自我和超我的压抑,为寻找“代替”形式的表现而产生的冲动。弗洛依德学说的产生,不仅对西方心理学、哲学,而且对文学艺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文学界认为,《释梦》(1900)的出版,标志着心理学与文学正式发生了联系。弗洛依德本人对文学也很感兴趣,撰写过多篇文学论文,据说还得到过“歌德文学奖”。(见《弗洛伊德与二十世纪》1958,伦敦)。本文译自英文版《20世纪文学批评集》(1972,伦敦)是弗洛伊德在一九○八年写的一篇著名的文学论文。这篇论文中有不少观点,对于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流派——心理分析派的形成起过重要的作用。全文分两个部分。首先着重谈昼梦和幻想。弗洛伊德从分析儿童的游戏着手,进而指出作家的创作和儿童游戏一样,都是极其认真地对待幻想中的世界,并且从中获得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文章分析了幻想的几个特征:一,不如意的人才有幻想;二,幻想的原动力是不能满足的愿望;三,幻想与时间(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十分密切:“精神活动是与某种即刻的印象,某种目前使人兴奋的际遇相联系的……从那里返回对早期经历的回忆(通常是幼儿时期的),这一愿望在这里得到满足。在分析幻想的基础上,第二部分着重谈了作家的创作活动。弗洛伊德认为:创作也是一种幻想,“一部创造性作品,象昼梦一样,是童年时一次玩耍的继续和代替。”他把幻想的三个时间的论述用于

关 键 词:幻想 弗洛伊德 精神活动 作家 潜意识 创造性 精神病 早期经历 弗洛依德 作品 

分 类 号:I0[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