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学术月刊》1980年第4期53-56,共4页Academic Monthly
摘 要:最近,在《学术月刊》上看到杨献珍同志有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三篇文章,从中受到很大的教益。杨献珍同志是我国理论界的老前辈,二十多年前由于坚持自己的理论学术观点,惨遭党内那个“理论权威”的迫害。现在他虽已年迈,但为了繁荣学术文化,仍积极参加学术争论,这种精神和勇气,是值得学习和尊敬的。杨献珍同志在三篇文章中,都提到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有关“同一性”和“等同性”的翻译问题,并坚持认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整本书都是批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的”。本文想就上述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