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鶴声
出 处:《文史哲》1954年第9期41-48,共8页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摘 要:一、谭嗣同變法思想的淵源在十九世紀末期中国改良派所從事的政治活动和思想活动中,譚嗣同代表比较急进的一翼。我们在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谭嗣同思想在某种程度内表现了唯物论的傾向,表现了对封建的旧制度、旧文化挑战的勇气。谭嗣同的这种变法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当时构成改良派的组成份子,实际上都是和封建势力有相当联系的资产階級的代言人,他們不滿意封建統治,要求变法维新,却又站在和农民革命敌对的地位,并对外国帝国主义抱着种种幻想,这种观点也同样表现在谭嗣同的著作中。 譚嗣同的代表作品是‘仁学’,在‘仁學’中,谭嗣同吸取了关於①西方的哲学与科学部分:包括新约、算学(几何)格致(天文、地輿、全体、心灵)社会学;②印度哲学部分,包括华严,心相诸宗;③中国哲学部分,包括孔、孟、荘、墨以及司马迁、陶潛(淵明)、周敦頤(茂叔)、张载(横渠)、陸九淵、王守仁(阳明)、王夫之(船山)、黄宗义(梨洲)等人一系列的学说。据他自己说: ‘凡为仁学者,於佛书当通華严及心宗相宗之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