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金挥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工管系工业经济教研室
出 处:《教学与研究》1953年第3期37-38,共2页Teaching and Research
摘 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法则,给计划工作提出了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必须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计划互相协调起来。列宁早就教导我们说:“一切不同生产部门的计划,必须严密的协调起来,并同时拟定我们所需要的统一的经济计划。”不仅如此,而且要把各个部门和经济区的计划互相协调起来,消灭一切环节上的脱节及不均衡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再生产各部分(生产、消费、流通、积累)之间的正确比例关系,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等)之间的正确比例关系,保证生产地域分布的正确比例关系,保证采掘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以及各生产部门内部的正确比例关系。为了全面地适应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法则的要求,每一个经济计划工作者必须切实地掌握计划化的方法,并使其不断地趋于完善,要使国民经济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正确地反映这一法则的要求。在苏联编制计划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就是平衡法。平衡法的实质,就在于它通过一系列的平衡表把相互联系的指标加以比较对照,反映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当然平衡表并不是消极的反映国民经济中已有的比例关系,相反地,它表示着扩大再生产的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它具有改变旧有的比例关系,建立适应於政治经济任务的新比例关系的生命力。对于编制国民经济计划而言,在各种平衡表中。
关 键 词:物资平衡表 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计划 物资分配 编制 平衡法 生产部门 不均衡 相互联系 消耗定额
分 类 号:G420[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6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