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石云
出 处:《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第6期18-23,共6页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摘 要: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县观峨乡沙湾镇。童蒙之时,他就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追求资产阶级新学和民主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反清反帝的爱国学生运动。1914年,他东渡日本,先学医,后从事文学活动。在1924年以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同年11月,回国投身革命,参加“五卅”爱国反帝运动、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在随起义军南下广东的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接受中共中央的安排,于1928年再次东渡日本,专心于中国古代社会史的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冒着生命危险,抛雏别妻,回到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和带动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文化力量投入抗日救国和争取民主的伟大斗争,成为国统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全国解放后,他先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等职,全身心地从事国家事务、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导工作和国际交往的社会活动。1978年6月12日辞世。终年86岁。
关 键 词:郭沫若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管子》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中国共产 屈原 奴隶制 《甲申三百年祭》 先秦诸子 史学研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