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作品数:86被引量:9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何刚张越蔡震蒋大椿何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郭沫若国民生存论史学思想初探——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为中心
《史学月刊》2023年第10期130-136,共7页谢想云 
2022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项目“中国生存论史学思想的传统逻辑及现代转化——以郭沫若史学思想为考察点”(SXJZX2022-009)
郭沫若于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在整个中国史学发展史尤其是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学界对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研究成果很多,评价也非常高。白寿彝认为,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 白寿彝 史学思想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中国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中国现代史学史 《史学概论》 
革命与学术:钱亦石与郭沫若的交往及其史学异同离合
《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5期60-71,158,共13页唐勇 
钱亦石与郭沫若相识于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二人皆亡命日本,私谊日渐密切;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之际,二人以“书生报国”之志共赴国难。除了革命交谊,他们在史学上也有紧密的关联。钱亦石的《中国政治史讲话》与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
关键词:钱亦石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中国政治史讲话》 
立足本土的“突变”:郭沫若与20世纪20年代社会科学思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24-129,共6页熊权 
郭沫若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突变”,从提倡抒情诗学转向鼓吹革命的文学与思想,现实生活中则发生了文人从军、流亡日本等变化。“突变”种种看似前后不一甚至自相矛盾,却贯穿着从本土语境出发来接受外来理论的思路。这种立足本土的方法,...
关键词:《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国民革命 
中国马克思主义考古学派与类型学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12期7-7,共1页汤惠生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考古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发展到今天,不但其学术体系已基本建立,其研究范式也已初步形成。1.郭沫若对建立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创始。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研究之嚆矢。
关键词:中国考古学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学术体系 马克思主义考古学 嚆矢 类型学 指导思想 郭沫若 
民国时期吕振羽批评郭沫若古史研究的原因及史料学意义被引量:4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58-64,共7页李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19ZDA235)的阶段性成果。
民国时期,吕振羽把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批评为实验主义。事实上,无论在治史理念,还是在史学实践方面,郭沫若史学确实具有实验主义特征。但是,郭沫若使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解读中国古史,终于跟以胡适为代表的实验主义划界分...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吕振羽 史学批评 史料学意义 
夏商国家社会形态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4
《史学理论研究》2021年第2期4-13,共10页徐昭峰 赵心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考古新发现视域下的先秦都城变迁与制度演进”(项目编号:20BKG010)的阶段性成果
夏商时期是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夏商国家形态的讨论由来已久,如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提出,中国历史可划分为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制等几个阶段,影响深远。1949年以后,绝大部分中国学者认同中...
关键词:氏族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家国同构 宗族社会 原始公社制 豪族 夏商 初期阶段 
档案掲密:旅日郭沬若秘密归国前后
《档案春秋》2021年第4期38-44,共7页王琪森 
在郭沫若波澜壮阔、风云际会的一生中,从1928年2月到1937年7月在日本流亡的十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在这期间,他分别写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殷契粹编》等学术著作,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学...
关键词:中国历史学 甲骨文字 甲骨学 《殷契粹编》 殷周青铜器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沬若 里程碑意义 
近现代史家叙事的新进境
《文史知识》2020年第12期114-119,共6页朱露川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青年教师发展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在历史观和方法论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产生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国史大纲》《中国通史简编》等一批重要的史学成果。在这些传世名作中,人们可以看到史家如何在古与今、中与西的学术碰撞中寻求中国历史研究的独...
关键词:中国历史研究 史书叙事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古与今 历史性转折 中与西 中国近现代史 
郭沫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10-115,共6页刘军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8FKS006)子课题;福建省统战部B类社科项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中的作用研究”(TB17066S)。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而且是知识界的一种选择。郭沫若以自由知识分子的身份,曾先后发表《马克思进文庙》和《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前者以马克思与孔子"对话"的方式,用寓言的形式阐释了中国古代大同思想与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郭沫若 《马克思进文庙》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周代的臣鬲与陪台——兼论穆王修刑与以刑辅德被引量:6
《考古学报》2019年第4期479-502,共24页冯时 
郭沫若先生首倡西周奴隶制,在其多部著作中,郭老对这一关乎中国历史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广泛利用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史料,对商周时代的奴隶考辨分析,特别是所撰《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的多篇论述,系统揭示了商周奴隶的基...
关键词:商代甲骨文 商周时代 穆王 西周金文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先生 基本史实 奴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