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吕振羽批评郭沫若古史研究的原因及史料学意义  被引量:4

Reasons for and Significanc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Lv Zhenyu’s Criticism of Guo Moruo’s Study on Ancient Histor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勇[1] LI Yong

机构地区:[1]淮北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出  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58-64,共7页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19ZDA23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民国时期,吕振羽把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批评为实验主义。事实上,无论在治史理念,还是在史学实践方面,郭沫若史学确实具有实验主义特征。但是,郭沫若使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解读中国古史,终于跟以胡适为代表的实验主义划界分野。究其根源,吕振羽是因为要批判胡适的实验主义和从郭沫若那里受益的秋泽修二的法西斯主义史学而不得不涉及郭沫若。吕振羽的这一批判,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努力尝试破解史料匮乏之窘,在史料学上是对实验主义的又一次突破。

关 键 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吕振羽 史学批评 史料学意义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