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国荣
出 处:《齐鲁学刊》1993年第5期9-15,共7页Qilu Journal
摘 要:如果把西周初年看作中国最早的基本成熟的文学作品《诗经》的形成时间,中国文学正好抵达了第三个一千年之末。也许是由于巧合,中国文学正好一千年左右一个巨大的变化。诗歌或者可以被看作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诗歌恰巧是一千年左右一巨变。《诗经》的第一部分作品形成于西周初年,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到汉代形成五言诗,大约就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不少人承认班固首次写作成熟的文人五言诗,而班固的生卒年是公元32—92年。此后的写作了第一首文人七言诗的张衡是公元78—139年。这种能够兼容单音词、双音词与三音词,做到奇偶有变的诗体为后来的五、七言格律诗奠定了基本形态。至公元一千年左右的晚唐五代乃至宋代,词兴盛,诗体又一大变。第一批大词人象李煜(937—978)、柳永(980?—1053?)、晏殊(991—1055)、梅尧臣(1002—1060)、欧阳修(1007—1072)、苏轼(1036—1101)等几乎都诞生在千年之交。词应该说也奠定了元曲的基本形态。直至第三千年之末的二十世纪,在西学影响下产生的白话新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