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恒泰 

出  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96-98,共3页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摘  要:一个词,在通常情况下属于某一词类,并有着确定的语汇意义和语法功能,但在特殊条件下,它可以按照语言的习惯,临时作另一类词来用,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古代汉语里的名词用如副词,作状语,就是其中的一种,其用法: 第一,表示比喻的意义。用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描绘动词所表示行动的方式或状态。表示。象……一样地”“象……似地”的意思。例如: (1)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李斯《谏逐客书》) ——昭王得到范雎,罢黜穰侯,放逐华阳君。

关 键 词:古代汉语 语法功能 词类活用 用法 中名 名词 偏正关系 现代汉语 成语 副词 

分 类 号:G658.3[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社会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