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颜世安[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历史系
出 处:《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66-71,共6页Jiangsu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儒家关于人的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以至今天,这个学说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有复杂的影响,并且在许多学者看来,它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深远感召力的理想主义的生活模式。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值得去做,就是从“外部”去描述孔子及其后学的人学思想的特定发展领域。有一句话很发人深省,“发现真理往往比为这真理派定的一个适当的地位来得容易”。儒家对于人的意义的思考,当然含有极有价值的成份,但如果不在一种对各种不同的人生意义思考相互参较的背景理解中把握儒家思想的特定取向,它的价值对我们来说反而容易成为一个看上去无所不包但实际上模模糊糊的泛论,那就会得出它事实上至善至美的结论,并做出这样的假定:当我们在说孔子寻求的是“人的道德完善”时,我们从孔子学说中引出的“人”以及“道德”等等的定义,在语辞的使用和理解上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