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冶新
出 处:《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51-58,共8页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摘 要:一、问题的提出诗歌有韵(至少以有韵为主)本来是世界各民族的通例,彝诗应不例外。那么我们在此提出彝诗有韵还是无韵的命题来,具体意义何在? 问题在于,老彝文并无“韵”的专用字,而只有一个无所不包的“音”字,声音、音响是音,“音韵”也是音。这是事实,在阿买妮《彝语诗律论》“注18”中,我们早就声明过了。可是奇怪,在我们译注整理的《彝族诗文论》《论彝诗体例》《论彝族诗歌》这三本古典诗文论集中,为什么又“韵”字连篇,处处都在读“押韵”呢?是的,这的确是一个似乎矛盾的现象。惟其如此,所以“彝诗有韵”这一命题才有必要加以论证。此外,近来在公开出版物上,有的同志的确主张彝诗无韵,这显然是对我们译注的《彝族诗文论》等书处处有“韵”和“押韵”的译法提出了异议,并举出许多彝诗原文为证,另创彝诗并非押韵而乃是“押音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