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于慈江[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1988年第3期94-102,共9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本文通过文学比较的方法,以“新诗潮”的主要构成因子“朦胧诗”与“第三代诗”为主要比较对象,探讨了折射于“新诗潮”的整个十年新诗外在形态、内涵构成、域外文化影响、文化心理状态以及艺术特征诸方面的深刻变延与嬗替。本文对晚近的“第三代诗”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持肯定态度。同时亦认为,如上总结的“变延轨迹”虽然纳入一个坐标系之后,其曲线将呈上升状,但无论是“朦胧诗”还是后来的“第三代诗”,都仍然只是对中国新诗既有状态的不同程度的“整理”(尽管这一整理越来越深入)。中国新诗相对阶段性的蜕变期仍远未完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