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夏明钊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第10期37-42,共6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摘 要:文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现在不仅没有解决,而且是“愈到现代愈复杂”。因此,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干脆说:“艺术不能下定义,艺术的本质是弄不清楚的,思考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但当代文学、艺术和美学的发展趋势还是一再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为了给这个棘手的问题“提供一个解释”(郭沫若语),我想,听听鲁迅的意见,探讨一下鲁迅文学本质观的发展史,一定是有意义的。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和他的好友许毒裳就经常研讨下列三个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这三个问题的提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