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桃坊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37-43,共7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宋代民间词散见于宋人笔记杂书、词话、类书和词选集,搜集整理比较困难,遂为历来词论家所忽略;所以中国文学史、民间文学史和俗文学史都只谈到唐代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敦煌民间词。五十年代初,俞平伯先生始提出关于整理和研究民间词的意见。他认为:“严格说来,我们所讲说评论的,只是文人的词,不是‘词’。真的词论必须能诠明词的流行的实在情形,即包括民间的词,不经著录的作品。”他希望“若能够用上新观点来研究自然可以有更多的发见,给词史以一个新生的面貌”。八十年代初,笔者在《宋代民间词论略》中,通过对现存作品的初步分析,尝试探讨了宋代民间词的社会意义和艺术特点,粗略地描述了它的历史概貌。这篇文章曾引起词界的注意,而且几年之后还有一定的影响。但现在看来,文中某些论点已显得有些片面,尤其是从市民文学和民间文学的角度来审视,就觉更有必要作一些理想与材料方面的补充了。兹就宋代民间词的都市性特点、它的民间文学特征及宋代统治阶级和文人对民间词的态度等问题,再申论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