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实践从其特殊形式到一般形式的发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余文烈[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出  处:《哲学研究》1984年第3期14-19,共6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考察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过程,揭示其规律和特点。 实践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关系范畴。马克思在理论上对于人与周围环境,哲学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 马克思对这类问题探索的努力,反映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他推崇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说所寄托的向往自由的社会政治思想,但是他把自由理解为人与人的全面交往、人对周围环境的改造斗争,而不是逃避现实的“不动心”。这一时期,马克思热诚地追求人的自由,在理论上大胆地探索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并且朦胧地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实践关系,看到实践对于改造世界、获得自由的必要性。但是在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之下,不可能有科学的实践观念,他也和历史上的哲学家一样,只是在思维的领域里把握实践。

关 键 词:科学实践观 马克思热 一般形式 特殊形式 《博士论文》 社会政治思想 主体作用 实践观念 唯心主义 偏斜运动 

分 类 号:B0[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